人生,是一場擁有和失去的交替,生離死別與哀傷更是人生中必經的歷程。哀傷(Grief),是人類對失去所產生的一種自然反應,沒有分對錯。經歷失去過後,自然都會對逝者產生強烈的思念和傷痛感。但一般來說,哀傷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,生活亦能夠慢慢重拾軌道。然而,有部分人經歷失去後,會持續地經歷強烈的悲痛感,導致他們難以如常生活。有可能,他們是出現了「延續性哀傷」這情況,英文為 Prolonged Grief Disorder。
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診斷標準,要診斷「延續性哀傷」這情況,在出現持續性的悲痛感的同時,必須留意有否出現其他徵狀,包括:身份或自我認同的困擾(例如感覺自己的一部分已經死亡)、對死訊存有懷疑以及不相信、避開會提醒到自己去世的人的事與物、對於逝去的人產生強烈情緒反應(例如對逝者的離開感到憤怒、痛苦、強烈悲傷等情緒)、難以重新融入社會(例如缺乏社交動力、失去個人興趣、難以為未來作出計畫)、情感變得麻木、覺得人生毫無意義、以及經歷強烈的孤獨感。如果發覺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「延續性哀傷」的症狀,大家必須加以關注。
已故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曾經說過 “Grief is the price we pay for love”,意思是哀傷是我們為愛所付出的代價。哀傷,不會消失,會永存我們的心中,但它的重量一般會隨時間變輕,更能夠被接受,更能夠被承載,慢慢轉化成我們對逝者的愛和思念。
Comments